



特 別 警 示 |
★有強烈刺激性和腐蝕性.可致嚴重灼傷甚至死亡 ★極易燃 ★若不能切斷泄漏氣源,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 |
化 學 式 |
分子式 CH5N
|
危
險
性
|
危險性類別 2.1類 易燃氣體 |
燃燒爆炸危險性 ·極易燃,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明火、高熱極易燃燒爆炸 ·燃燒時產(chǎn)生含氮氧化物的有毒煙霧 ·蒸氣比空氣重,能在較底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,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·在火場中,受熱的容器有爆炸危險 |
|
健康危害 ·職業(yè)接觸限值PC-TWA 5mg/m3;PC-STEL10mg/m3 ·IHLD:100ppm ·急性毒性:小鼠吸入LC502400mg/m3(2h) ·具有強烈刺激性和腐蝕性 ·吸入急性中毒引起支氣管炎、肺炎和肺水腫,可引起喉頭水腫、支氣管黏膜脫落,甚至窒息 ·可致眼、呼吸道和皮膚灼傷 |
|
|
環(huán)境影晌 ·在土壤中具有中等強度的遷移性 ·易被生物降解 |
理 化 特 性 |
理化特性 ·無色氣體,有氨的氣味。易溶于水。與酸發(fā)生放 熱中和反應(yīng) ·沸點: ·氣體相對密度:1.08 爆炸極限:5%~21% |
及 用 途
|
用途 ·用作醫(yī)藥、農(nóng)藥、炸藥、橡膠加工助劑、照相化 學品等的原料。也用作溶劑 |
個 體 防 護 |
·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 ·穿內(nèi)置式重型防化服
|
應(yīng)
急
行
動
|
隔離與公共安全 泄漏:污染范圍不明的情況下初始隔離至少 火災(zāi):火場內(nèi)如有儲罐、槽車或罐車,隔離 考慮撤離隔離區(qū)內(nèi)的人員、物資 ·疏散無關(guān)人員并劃定警戒區(qū) ·在上風處停留 ·進入密閉空間之前必須先通風 |
泄漏處理 ·消除所有點火源(泄漏區(qū)附近禁止吸煙,消除所有明火、火花或火焰) ·使用防爆的通訊工具 ·作業(yè)時所有設(shè)備應(yīng)接地 ·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,采用關(guān)閥、堵漏等措施,以切斷泄漏源 ·防止氣體通過下水道、通風系統(tǒng)擴散或進入限制性空間 ·噴霧狀水溶解、稀釋沉積漂浮的氣體,禁止使用直流水,以免強水流沖擊產(chǎn)生靜電 ·用霧狀水、蒸汽、惰性氣體清掃現(xiàn)場內(nèi)事故罐、管道以及低洼、溝渠等處,確保不留殘氣 溶液泄漏 ·筑堤或挖溝槽收容泄漏物,防止進入水體、下水道、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間 ·用抗溶性泡沫覆蓋,抑制蒸氣產(chǎn)生 ·可用硫酸氫鈉(NaHSO4)中和液體泄漏物 水體泄漏 ·沿河兩岸進行警戒,嚴禁取水、用水、捕撈等一切活動 ·在下游筑壩攔截污染水,同時在上游開渠引流,讓清潔水改走新河道 ·加入硫酸氫鈉(NaHSO4)中和污染物 |
|
火災(zāi)撲救 滅火劑:干粉、二氧化碳、霧狀水、抗溶性泡沫 ·若不能切斷泄漏氣源,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 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將容器移離火場 ·毀損容器由專業(yè)人員處置 儲罐火災(zāi) ·盡可能遠距離滅火或使用遙控水槍或水炮撲救 ·用大量水冷卻容器,直至火災(zāi)撲滅 ·容器突然發(fā)生異常變化或發(fā)出異?,F(xiàn)象,須立即撤離 |
|
急救 ·皮膚接觸: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。就醫(yī) ·眼睛接觸:立即提起眼瞼,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10~15min。就醫(yī) ·吸入:迅速脫離現(xiàn)場至空氣新鮮處。保持呼吸道通暢。如呼吸困難,給輸氧。呼吸、心跳停止,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(shù)。就醫(yī) |